文/鲍韶山 翻译/马力
观察者网底线思维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前总理陆克文政策顾问
中美领导人釜山会晤之后,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咄咄逼人的贸易姿态,已经被证明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战略性失败。然而7年前的2018年3月,当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时,他曾宣称“贸易战是个好东西,美国可轻松取胜”。
美国曾对中国不断升级关税威胁,声称若两国无法达成贸易协议,便计划自11月1日起把对华关税税率提升至155%,同时还要求中方恢复购买美国大豆,并在稀土和芬太尼问题上做出让步。
这种种做法根植于美国对昔日经济霸主地位的怀旧心理,不但未能重振工业,反而加剧了国内的结构性脆弱,而中国却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经济韧性。
在两国元首会晤之前,中美贸易谈判团队已经进行了两天的磋商,就关键条款达成了一致,为此次峰会铺平了道路。两国达成的共识包括以下内容:
1.美国同意取消所谓10%的“芬太尼关税”,并暂停对来自中国商品的24%“对等关税”,这一暂停措施将持续一年,这里“中国商品”包括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商品。
2.同时,中国将调整其相关应对措施。双方还同意继续延长某些关税豁免措施。
3.美国将暂停执行9月29日宣布的新规定一年(该规定扩大了其“实体清单”中的出口限制范围,即任何至少50%股权由清单上某一个或多个实体所持有的实体都将受到限制)。
4.中国也将作出相应回应,暂停执行此前于10月9日宣布的相关出口管制措施(包括与稀土元素相关的措施),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具体实施方案。
5.美国将暂停实施其301调查所针对的中国海运、物流和造船业的相关措施,为期12个月。作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