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 刘思维 编辑 杨海 校对 刘军
执行律师们见过人间百态。
有人追债七八年,只讨回一些零头,从千万富豪到靠四处打工、贷款借钱维持生计,到头来自己也沦为老赖;也有人借给亲戚几百万元,追债过程中自己身患癌症,想让对方还两三万元续命,无果。
与此同时,老赖们却活得潇洒、滋润。开宝马、住别墅、用一万多元的高端手机、去KTV,毫不避讳地在朋友圈分享四处旅游的照片……无一例外,他们名下没有任何财产。
据公开报道,2024年执行人员人均办案928件,“压力山大”,由法官逐个调查老赖的财产状况不现实,于是,焦头烂额的申请执行人们找到了执行律师。
找人、找钱,是执行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数名在全国各地执业的执行律师,他们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追老赖的路上,足迹从北上广的CBD一直延伸到黑龙江的边境小城,案件标的额小到几万元,大到两三亿,回款时间最快的半年,最慢的能拖到“地老天荒”。有人帮客户讨回1亿元欠款,还有人在案件终结五年后,意外得到了回款的喜讯。
在法院的调解室、在追踪的路上,以及堆积如山的案卷背后,一场场关于债务、诚信与人性的复杂博弈每天都在上演。
开宝马、用高端手机,但没钱还债
这次的老赖是个大学副教授,欠款4年、金额近1000万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