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1日讯(记者 高萍)今日,央行官网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报告提及,央行将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业内专家对财联社记者指出,对于未来政策把握,央行依然强调了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支持经济与银行自身健康性四方面关系的平衡,同时,考虑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内需不足,下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抓好政策落实,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回暖背景下,有市场机构将存款增长放缓视为存款“搬家”到股市。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专栏从利率传导机制角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说明了资产配置调整的原因。
融资结构变化、经济转型加快 观察金融总量要多看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财联社记者发现,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设了“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专栏。
业内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过去市场更关注贷款,但在融资结构变化、经济转型加快的背景下,要更多看社会融资规模。
上述专家具体解释称,随着直接融资发展,企业发债融资更加便利,融资成本也明显降低,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更愿意发债替换贷款。地方政府也更倾向于用政府债券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化债和置换存量债务,对银行贷款也都有一定替代作用。但无论是贷款等间接融资,还是债券等直接融资,二者都是信用扩张支持实体经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