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投资者视为"压舱石"的长期限存款产品,正悄然从部分银行货架上消失。11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截至目前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内的国有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产品货架中已难寻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的踪影;为稳住利润底线,银行纷纷主动压降长期高息负债,不仅长期限大额存单"断供",部分村镇银行甚至暂时停售5年期普通定存产品。这场长期限存款的"退场潮",不仅是利率市场化深化的必然结果,更标志着银行业盈利逻辑的深刻重构,未来,将更加倚重中短期负债、结算性存款与综合金融服务,在低息差时代寻求新的平衡点与发展路径。
![]()
5年期大额存单踪迹难寻
曾几何时,5年期大额存单凭借高于普通定期存款的利率优势,成为稳健型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尤其在2020年前后,市场利率尚处高位,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以上,部分中小银行甚至一度开出接近4%的诱人利率。彼时,不少储户甘愿清晨排队抢购,更有精明的储户专门蹲守银行App转让区"捡漏"即将到期或急售的高息存单,以图锁定长期收益。
然而,时过境迁,11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