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10月31日,年内已有180多只基金率先调整基准。
新基准均朝着投资策略和风格清晰化方向推进,如体育文化主题基金的基准去掉沪深300指数,引入中证体育产业指数。但这仅是第一步,基准精细化管理还要提高真实可比性。
相关研究指出,当前国内有近75%的基金基准是价格指数,其中的股票和混合基金几乎没基金以全收益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价格指数没有考虑红利回报和再投资回报等因素,回报一般低于全收益指数回报。用更“容易”跑赢的指数作为基准,会降低基金业绩“及格线”,也掩盖了基金运作中的费率损耗,使基金评价真实性打折扣。10月31日下发的公募基金基准指引和操作细则的征求意见稿(下称“基准新规”),对不符规则的存量产品基准调整,给予1年或6个月过渡期。
180多只基金基准已更新
根据Wind统计,截至10月31日2025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数量为183只,其中的70多只于今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公布后变更。
《行动方案》提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业绩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切实发挥基准确定产品定位、明晰投资策略、表征投资风格、衡量产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