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视觉中国
在越南,买到中国丝飘品牌的纸巾是件相当容易的事。丝飘集团董事长钮广兰的语气里带着复杂,“但只有30%是真货。”
越南边境的百灵街,拥挤、嘈杂,它不仅是中越边贸的毛细血管,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商业丛林。在这里,遍地都是仿冒“丝飘”纸巾的家庭作坊,工人们熟练地将印着“Sipiao”logo的包装膜套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纸卷上。
这是一种复杂的烦恼。对一个消费品牌而言,被山寨,既是对其市场地位的某种“加冕”,也是对其品牌价值的无情稀释。
一个在国内市场并非顶流的纸巾品牌,是如何在短短三年内,悄无声息地成为拥有上亿人口的越南市场Top 5,并赢得这份“加冕”的?
这个故事里,没有壮士断腕的本地化改造,也没有孤注一掷的渠道豪赌。它更像一个快速的商业实验:当一个极具“质价比”的产品,被投入一个效率被拉满的“试验场”时,会催生出怎样惊人的化学反应?
当“质价比”遇到极致效率
时间回到2017年。彼时的丝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