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近年来,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技术正迎来快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等新兴应用的兴起,传统的存储体系正面临速度、能耗与稳定性的多重挑战。
为兼顾“快”“省”“稳”,各类新型存储器(如ReRAM、PCM、FeRAM、MRAM等)纷纷进入研发与验证阶段,试图在“后DRAM时代”中脱颖而出。在这一背景下,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因兼具高速、低功耗与非易失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通用型存储方案之一。
据报道,来自中国台湾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台积电及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跨国研究团队,在MRAM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β相钨材料的自旋轨道力矩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SOT-MRAM),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性能指标:仅需1纳秒即可完成数据切换,数据保持时间超过10年,隧穿磁阻比高达146%。这项发表在《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期刊上的成果,为下一代高速、低功耗存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
存储技术的变革需求
当前计算系统依赖由SRAM、DRAM和闪存构成的存储层级体系。然而,随着技术节点突破10纳米关口,这些基于电荷存储的传统技术面临着严峻挑战:可扩展性受限、性能提升困难、读写干扰问题加剧、可靠性下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存储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具备DRAM的高速响应能力,又要拥有闪存的非易失性特征,同时还需大幅降低功耗。
在这一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