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赵梦桥
年内,A股行情走牛也带动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净值集体上涨。自去年9月24日以来,沪指累计大涨近四成,因此在这个日期前后成立的基金,普遍斩获不俗。
不过,即便如此,这些基金也鲜有机会加入年内的“翻倍基”阵营。从持仓情况来看,由于它们多数重仓了其间表现一般的红利板块,加上调仓速度欠缺,因此也错过了较为迅猛的行情。
49只基金“掐点”成立
近一年来,A股投资逻辑悄然生变,以创新药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个板块轮番表演,成为牛市延续的核心引擎。借此东风,多只基金的净值表现也颇为优异。
在去年“9·24”行情启动前两个月,沪指尚在3000点以下挣扎,彼时权益产品新发也陷入了冰点——2024年7月、8月,股票型基金成立份额均为50多亿份,而今年同期,这一数值则分别达到了355亿份、472亿份。
以后镜视角来看,上述成立于行情低点的基金也可谓“掐点”而来。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49只主动权益类产品,至今业绩全部飘红,平均收益率高达35.94%。
具体来看,截至9月26日,成立于去年8月23日的永赢融安收益率高达89%;安联中国精选、东吴科技创新等成立以来收益率均逾70%;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了50%的还有嘉实产业精选、上银数字经济、兴业品质睿选等8只产品。
布局谨慎无缘“翻倍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恰逢其时”成立的基金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