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声Pro,作者 | 赵铭
「我觉得无料文化可以抵抗世界坍缩」,在社交网站上,网友@何来一条小金鱼 写到。作为一名设计师,在seapower乐队的演出现场,她见识了无料交换的奇妙生态——现场都是陌生人,但是只要递上无料就会100%触发友好反应。
在演唱会、音乐节、电影节、音乐剧等场所,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互相交换关于某个IP的自制免费物料——也就是无料。这个最早来自于二次元的文化,如今已经成为年轻人在线下社交的流行现象。
建立在情绪消费的底层之上,制作无料正在成为人们表达热爱、寻找寄托的一种方式。在圈层社交中,人们因无料的存在从原子化的状态回归到群体当中,实现了「无痛交友」。
无料是「周边经济」的再一次体现,对于情感浓度颇高的粉丝群体,还需要更多高审美、多样化和多场景的趣味周边,社交媒体、电商渠道、团购方式等则助推了这一需求的扩大。如果我们把同好聚集的场所视为一种线下社区,无料可以被视作一种人人触手可得的UGC形态,以视觉符号作为共同兴趣联结物,增加同好的交流契机,并加深彼此的情感浓度。
同时,交换无料和粉丝包场、团建等衍生行为相似,体现出年轻人线下消费的一个变化趋势:把线下的个人内容消费体验变成一种更具社交感的同好聚会。影响人们感受的不只是内容本身,社交氛围和情感交流也开始变得愈加重要,甚至成为塑造回忆的关键部分。
限定的礼物
北京鸟巢演唱会之后,一个五月天粉丝在机场拍摄了让自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