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以下简称"湾芯展")6万平方米的展厅里,最热闹的角落属于一家成立仅四年的半导体制造企业,新凯来。
"新凯来包含了几个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将在这次展会中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10月10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如是说。
这份惊喜,来自新凯来旗下子公司发布的两款产品,超高速示波器与高端EDA设计软件——前者打破欧美封锁,后者填补国产空白,二者都是"自主可控"概念下与芯片、先进制程密切关联的项目。
国内某电子产品供应链企业相关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全球供应链环境愈发复杂难测的背景下,企业对供应链稳定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是当下十分关键的"确定性"。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新凯来在自身完全没有产品发布,也没有提及流言中的光刻机——同在深圳的华为遭到芯片领域封锁后,"光刻机"一词成为外界认知里科技领域"卡脖子"的代表——的情况下,仅凭母公司的两个"惊喜",就能赢得产业链上下高度关注:看似辅助的设备,其实是芯片自主的"隐形基建",就像摩天大楼离不开图纸与卷尺,芯片从设计到量产,也需要一套完整的、复杂的系统。现在看到的软硬件落地,是芯片自主可控进程中体系化突围的阶段性成果。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产业只有同步提升设计、验证、制造等核心环节的国产化水平,才能构建起真正的自主可控产业生态。
随着芯片研发体系与产业链的完善,更大的惊喜或许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