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去年全国出生人口902万人 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

中国网39867人阅读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进行经济数据例行发布,我们邀请到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先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王冠华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国新办就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新办就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下面,我们首先请康义先生作介绍。

国家统计局局长 康义: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58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国新办就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康义介绍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14615万吨,下降0.8%;早稻产量2834万吨,增长0.8%;秋粮产量52092万吨,增长1.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0660万吨,下降0.9%;小麦产量13659万吨,下降0.8%;玉米产量28884万吨,增长4.2%;大豆产量2084万吨,增长2.8%。油料产量3864万吨,增长5.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增长4.8%;羊肉产量531万吨,增长1.3%;禽肉产量2563万吨,增长4.9%。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全年生猪出栏72662万头,增长3.8%;年末生猪存栏43422万头,下降4.1%。

二、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私营企业增长3.1%。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0%、30.3%、28.5%。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0.52%。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3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11月份增长29.5%,连续4个月增长。

三、服务业增长较快,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11.9%、9.3%、8.0%、6.8%、6.2%。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34.8%、13.8%。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9%、12.8%、12.7%。

四、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7490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005亿元,增长8.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18605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52890亿元,增长20.4%。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9%、5.2%。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3%、11.2%、7.0%。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174亿元,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0.42%。全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0.0%。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4%。民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09%。

六、货物进出口总体平稳,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出口237726亿元,增长0.6%;进口179842亿元,下降0.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7884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6%。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809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21754亿元,增长3.8%;进口16345亿元,增长1.6%。

七、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核心CPI总体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1.0%,居住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13.6%,鲜菜价格下降2.6%,粮食价格上涨1.0%,鲜果价格上涨4.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7%。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0%;12月份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3.6%;12月份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0.2%。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3%。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9%、6.1%、3.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增长0.6%。其中,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下降2.2%;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增长2.7%。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780元,比上年增长3.6%。

九、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间偏下收入组20442元,中间收入组3219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50220元,高收入组95055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高度重视劳动力调查制度完善工作,结合社会提出的建议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深入探讨,研究国际标准和各国经验做法,并开展实地调研,认真梳理研究失业率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为更加准确完整反映青年就业失业状况,从充分考虑国情的角度出发,对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做了两方面的调整,一是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二是增加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为了更精准监测青年就业失业情况。2023年各月平均,我国16—24岁城镇人口中,在校学生占比6成多,近6200万人;非在校学生占比3成多,约3400万人。从我国国情看,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兼职工作,如果把在校学生包含在分年龄组内,会把在校寻找兼职和毕业后寻找工作的青年混在一起,不能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人的就业失业情况。测算不包含在校学生的分年龄组失业率,有利于更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的青年的就业失业情况,给予他们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制定更加有效、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

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完整反映青年从学校毕业到稳定工作过程中的就业失业全貌。我国青年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近6成,多数青年24岁时刚毕业不久,尚处于择业期,一些人未就业或就业不稳定,至29岁时绝大多数已度过择业期,就业情况趋向稳定。社会各界非常关心青年刚走出校门时的就业情况,也非常关心他们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的就业情况。因此我局增加测算发布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

关于发布方式,今后我局将按月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库中发布不包含在校学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大家可以在数据发布库中查询数据。

十、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接下来,我把完善城镇分年龄组调查失业率的情况给大家作一个通报。

国家统计局高度重视劳动力调查制度完善工作,结合社会提出的建议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深入探讨,研究国际标准和各国经验做法,并开展实地调研,认真梳理研究失业率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为更加准确完整反映青年就业失业状况,从充分考虑国情的角度出发,对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做了两方面的调整,一是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二是增加发布不包括在校学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为了更精准监测青年就业失业情况。2023年各月平均,我国16—24岁城镇人口中,在校学生占比6成多,近6200万人;非在校学生占比3成多,约3400万人。从我国国情看,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兼职工作,如果把在校学生包含在分年龄组内,会把在校寻找兼职和毕业后寻找工作的青年混在一起,不能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真正需要工作的青年人的就业失业情况。测算不包含在校学生的分年龄组失业率,有利于更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的青年的就业失业情况,给予他们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制定更加有效、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

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完整反映青年从学校毕业到稳定工作过程中的就业失业全貌。我国青年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近6成,多数青年24岁时刚毕业不久,尚处于择业期,一些人未就业或就业不稳定,至29岁时绝大多数已度过择业期,就业情况趋向稳定。社会各界非常关心青年刚走出校门时的就业情况,也非常关心他们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的就业情况。因此我局增加测算发布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

关于发布方式,今后我局将按月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库中发布不包含在校学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大家可以在数据发布库中查询数据。

北京青年报记者:想问一下总体的情况。202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自然灾害频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等多重挑战,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表现情况如何?从去年来看,全年我们主要的目标任务是否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谢谢。

国新办就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

康义:谢谢您的提问。前面介绍的时候,对整个中国经济全年的表现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总的来看,我们的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对于过去一年的经济表现,可以概括为回升向好、成色十足、表现亮丽、殊为不易。

第一,回升向好。从经济增长看,去年我国GDP超过126万亿元,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按照可比价计算,2023年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高,2023年达到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从就业看,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形势改善比较明显。从物价看,物价总体保持温和上涨,全年CPI上涨0.2%,核心CPI上涨0.7%。从国际收支看,全年货物出口增长0.6%,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

第二,成色十足。去年一年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国上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优势,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投入稳步增加。初步测算,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33278.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在这一年里,一些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特别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夯实,全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1.3%,原煤增长2.9%,原油增长2%,天然气增长5.8%。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了金融经济安全,民生保障更加有效,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

第三,表现亮丽。观察中国经济的表现,不仅要跟自己纵向比,也要跟其他国家横向比。2023年我国5.2%的经济增速不仅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我国经济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同时,在预计全球贸易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出口还实现了小幅增长,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保持稳定。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物价涨势总体温和,跟全球通胀居高难下、一些国家在抗通胀和稳增长之间艰难平衡,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四,殊为不易。事非经过不知难。2023年世界经济低迷,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比较多,自然灾害频发。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更显得难能可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国人民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结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需要倍加珍惜。

展望2024年,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依然较多,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还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有效应对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谢谢。

环球时报记者:想请发布人介绍一下2023年四季度以及全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各是多少?有没有一些新变化?另外还想了解一下,过去一年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发展态势怎么样?谢谢。

国新办就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环球时报记者提问

康义:谢谢你的提问。你关心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三大需求情况,另外一个是双循环情况。首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三大需求的贡献和拉动。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3、1.5、-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2、1.2、-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0%、23.1%、-3.1%。

第二个问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进展情况。应该说,2023年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新进展,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在增强。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释放强大内需市场潜力,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明显增强。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7.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0.3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我们在着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卡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要素流动也趋于活跃,产销衔接状况也在逐步好转。四季度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9%,同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的水平。全年营业性货运量增长了8.2%,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长66.5%。

第二,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面对外需收缩等不利影响,我国加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出口实现了正增长。横向比,要好于主要外向型经济体,国际市场的份额保持总体稳定。2023年,货物出口额比上年增长0.6%,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都有所提高。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国际循环的范围更广、层次更深。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了2.8%。

第三,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我们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了进口。2023年,农产品进口额比上年增长了5%,消费品增长了1.2%,能源产品进口增长了27.2%。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势也得到了发挥,出口促稳提质带来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整体好转提供了助力。2023年,我国货物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了2.9%。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也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达到29.9%。

我们在看到国内国际双循环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大循环还存在一些堵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国际循环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谢谢。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近期数据显示,中国12月CPI连续第三个月出现负增长,CPI前景如何?政府是否会采取措施应对物价低迷?

国新办就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提问

康义:谢谢您的提问,物价的问题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从2023年总体情况看,我国价格总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全年CPI上涨0.2%。正如这位记者提到,CPI连续三个月负增长,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看总体数据,更要看里面的结构性数据,这几个月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

第一,我们先说结构性。最近价格下降,主要因素是食品和能源价格回落。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核心CPI保持稳定,这表明这种价格的下降并不是普遍的、全面性的,而是局部的、结构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下降,也不完全是一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2022年、2023年这两年来看,主要是受到了一些非经济、非常规性因素的影响。我们先说能源,现在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的价格在我们国家CPI的篮子当中权重较大,2023年12月份能源价格下降0.5%,而上年同期上涨5.2%。大家都知道,能源价格主要是受到俄乌战争影响,2022年能源大幅上涨,2023年有所回落,一正一反,同比向下拉动比较大。再看食品,2023年12月份同比下降3.7%,在上年同期,也就是2022年12月份上涨4.8%。2022年12月份主要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各种食品价格都在上涨,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后,供给充足,食品价格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自然回落。

第二,CPI的下降是阶段性的。特别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国内总需求也要扩大,商品和服务价格回升有基础、有条件。近期春节假期临近,食品消费需求也在增加,大家外出就餐、走亲访友、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更加活跃,这些都会助推CPI季节性回升。从环比情况看,2023年12月份CPI环比上涨0.1%,2024年1月上旬,从监测情况看,部分食品价格保持稳中略涨势头。另外,除了供求之外,价格还受预期的影响。从近期情况看,不论是企业还是居民的预期信心都有边际恢复,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达到55.9%,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的指数达到60.3%,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景气区间。四季度,规模以上企业景气指数是109点,比上个季度提高0.4个点。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0.6个点。

第三,价格低位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有效需求不足是我们国家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以后,经济逐步走向正常状态中的阶段性现象,短期内需求不足会导致价格下行。中央对于需求不足的问题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谋划202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并且明确指出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方向。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我们预计,2024年价格会温和上涨。谢谢。

总台央视记者: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请问目前我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进展如何?未来在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国新办就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

康义:谢谢您的提问。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各地区各部门在稳定经济运行上下了大力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更是没有松劲,我国经济较好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有力。总结起来,可以用五个“进一步”来概括。

第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发展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第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2023年,我国全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有效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截止到2023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达到了1.81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达到1.22亿户。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功举办了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2.8%。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比上届增长了6.7%。

第三,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我国坚持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经济发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初步核算,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到2023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总装机的一半,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绿色低碳产品产量也在快速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增长30.3%,产销量都是世界第一;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量增长67.1%。

第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民生短板领域也在逐步加强,进一步擦亮了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其中,来自政府的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现金政策性惠农补贴等转移性支付增长10.3%。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农业投资增长9.3%,都明显快于全部投资。

第五,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23年,我国在发展中较好保障了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好发展。

当然,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断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美好的现实。谢谢。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水花兄弟!库里克莱包办勇士末节29分中的22分

直播吧 浏览 6197

乌尔善十年磨一剑,《封神》曝光夏雨、袁泉扮相

传媒樱桃派 浏览 9829

春季这么穿时尚又亮眼,中年女人快来学学这些技巧,很显好气质

Yuki时尚酱 浏览 4393

半年融资65亿美元?今年创投圈最大假新闻背后

财经十一人官方 浏览 7523

上周国务院两次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两部委迎最年轻副部

上观新闻 浏览 57570

长城NOA系统勇闯重庆 魏建军:挑战智驾上限

网易汽车 浏览 3915

现在嫌他们老,当年追成狗!这些“半老”的男星,当年都是大帅哥

温柔娱公子 浏览 4361

美方对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 浏览 29985

多特官宣冬窗首签!桑乔租借回归,三赢交易多特血赚,滕帅赢了

奥拜尔 浏览 6093

小鹏开启“甩卖”模式,为明年开路?

汽车头条APP 浏览 6143

田馥甄高调现身香港!喊话期盼内地演唱会,评论区留言笑发财了!

娱乐白名单 浏览 3897

一场春节档,让人看到了62岁刘德华在内地的“窘困”

不八卦会死星人 浏览 5789

煤炭龙头超越“宁王” 公募新旧赛道掰手腕

证券时报 浏览 5965

千亿云南白药,不玩了……

包不同 浏览 5836

女子疑杀夫藏尸 死者家属:1年前被告知只能由配偶报警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浏览 71687

韩媒:时隔5年韩美启动大规模联合登陆演习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2617

媒体:美国领衔13国要对胡塞武装动手 中国没加入

北京日报 浏览 5979

沙尘天气19日或杀回马枪,北京等多地将再次受到影响

趣看热点 浏览 578603

拜登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大计划" 招致多方嘲讽

环球时报新闻 浏览 32445

达达“曝家丑”,京东受伤

雷达财经 浏览 5847

一名德国男子因涉嫌为俄罗斯从事间谍活动被捕

环球网资讯 浏览 7864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ICP备200179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