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战术非常巧妙细致而又很奇别灵活。他不愧为战法巧妙、用兵如神的杰出军事家。
第一,实施骑兵大兵团宽正面密集队形冲击敌人的战术
成吉思汗当时利用了蒙古民族善射能骑,性情豪爽,勇往直前的传统特点。战胜别国,首先采用了骑兵大兵团宽正面密集队形冲击敌人的战术。《圣武成吉思汗战书》称:我们蒙古骑兵的冲杀拼搏极为厉害。蒙古军在接敌拼刺、砍杀敌人或以骑兵冲锋临阵时大喊'握噢入'杀声,真是震天动地吓破敌人。蒙古军战斗序列分尖兵、两翼兵、主体兵、两翼兵和后尾兵。尖兵的主要任务是冲锋陷阵,对敌人的坚固阵地实施袭击和攻破,或向敌侧面或则后进行袭击,或对敌迂回包围,从敌人背后予以打攻骚扰。冲锋时,骑兵队形采用等距离,分五路向前冲锋。第一梯队射击完毕,接着二梯队换班冲击。以轻骑兵组成的梯队用枪戟、猖棍等武器进攻冲杀。有时还以假装撤退,诱敌深入后,以两翼兵或两栖兵突然从三面夹击:有时从敌背后冲击,使敌人彻底被歼为止。这是蒙古军最拿手的战术。"由此可知,成吉思汗所向无敌,攻无不克的原因了。他的用集方法是非常灵活,根据敌情,地形和敌我兵力的发展变化情况采用不同的战法。在1036年向花刺子模开战以后,在哈拉沟地区的战斗中,正如《圣武成吉思汗战书》所载?quot;申河畔上血溅肉飞骨碎,人马尸体堆积如山。"成吉思汗这时在"尘土飞扬,杀声四起,震天动地的两军混战当中,他一眼不眨,观察战情。当时蒙古军队正处于被动局面。可是成吉思汗一言不发,一动不动,沉着镇定,突然发现敌人左翼部队力量有所削弱时,当即象旋风卷土、雷击电闪似的,亲自指挥主力部队,身先土卒,站在战斗最前列,指向敌人左翼进攻。这种突如其来的猛烈冲击,使傲慢自诩的敌军,胆战心惊,不得不溃退。"穆罕默德损兵折将,伤亡十几万,以溃败而告终。
第二,迂回包围分进合击战术
该战术亦称"口袋战术。"拿破伦曾经学用这一战术,也取得过多次成功。但成吉思汗
文您早几百年前,对此战术已运用自如。如蒙金战争中,蒙军从三面迂回包围金国首都中都较.迫使金国遣使议和。1220年春攻破花刺子模布合刺城时,也是采用迂回包围战术,迫使牢军弃城而逃,蒙古军乘机后追,在阿母河畔全歼敌军。
第三,诱敌深入,设伏歼敌
成吉思汗及其手下将军,向设防坚固的敌军作战时,经常注意防止直接进攻而使自己人马受损。因此,他经常使用计谋,以伪装败退而诱敌收入自己部队所予先设伏的地区,然后,突然转身反击,几面打击敌人。以1031年第一次进攻金国的战争中,巧夺居庸关为例。这个关口是进攻金国首都中都城的必经之路,是易守难攻的重要关口。蒙古军的者别将军攻这个关口时,兵临城下交战后,佯装败退。金国军队误认为蒙古兵真的败退,而从关口出动守兵追击。者别将军且战且退,把金国军队引进埋伏地区,然后自己绕道过山,从关口南门进攻敌人。由于南门设有防护设施,蒙古军得以乘虚而入,被称为攻不破打不进的天险关口,终于未能防守住,被者别部队所占领。
第四,能打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
在知彼知己,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随着战役战术的发展变化,而采取相适应的战术是一项指挥作战中必须注意的重要原则。成吉思汗在每次战役战斗中都很注意防止无故损兵折将的盲目行动,对自己无益的战斗,他绝不去硬拼蛮干,这是他戎马终生很少打败仗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1031年至1034年,以大军围攻金国首都中都城,他发现自己不可能马上攻破取胜,当机立断,停止进攻,同金国议和。1039年成吉思汗出兵进攻花刺子模国先派拙赤和者别二将军一支先遣支队,从该国东侧翻越平时无人走过的海拔四千米至七千米高的帖米尔高原,抵达花刺子模国富耶尔加那盆地,立即接敌,开始作战。但蒙古军队围困惫,战斗一天后发现自己抵不过敌人,于是停止作战,当晚乘夜暮换骑预备马撤走。第二天,穆罕默德发觉时,早以定出去一天多路程。他这种灵活运用能打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是他很少在战斗中失利的重要原因。
第五,宽恕投降者,无情消灭反抗之敌,从而动摇敌军
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是从古到今很多军政统帅人物,治理国家和人民的一个重要手段;成吉思汗在多次战斗中有效地采用了这种攻心战术,并取得重大的成功。如蒙古军的拙赤将军进攻花刺子模国莎嘎那忽城时,先派使者巴叱桑等人,向守城军民宣传解释投降归顺政策,但城内守军将派去的使者残酷的杀害了。蒙古军当即以武力回击,不久城堡被攻破,屠杀了全部反抗者。反之斡失堪大城守军自动归降后,接到蒙古军的宽大处理,全城军民安然无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