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选举尘埃落定,莫迪将再干5年,与此同时,印度对中国战略曝光,亮出新打法,那印度的新打法究竟是什么?
6月1号,2024年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的投票阶段落下帷幕。目前,出口民调结果已经出炉,所有主要民调预测,印度现任总理莫迪领导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及该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将在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席位,印度人民党将获得压倒性胜利。这也就意味着,莫迪大概率将再干5年。据了解,印度人民院选举每5年举行一次,此次人民院选举投票从4月19日开始,共分为7个阶段进行,结果定于6月4日公布。作为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印度这场大选被外媒誉为“2024地表最大规模选举”,合格选民高达9.69亿,这数字比美国、欧盟与俄罗斯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对于莫迪来说,发展经济是其对印度人民重要的承诺之一。此前,他就在一次竞选活动中就承诺,“如果他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能够再次赢得选举,他们将进一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印度人民的就业机会,过去十年的发展只是‘前戏’,真正的‘重头戏’会随着他的连任展开”。不难看出,莫迪还是一心向往着他的那个所谓的“大国梦”。
一直以来,印度始终都将中国视作其实现所谓“大国梦”的“绊脚石”,因此无论在什么领域都把中国当成是“竞争对手”,都想要跟中国争个高低。现如今,印度选举尘埃落定,莫迪对中国战略也曝光了,亮出了新打法。那这新打法究竟是怎么样的呢?简单点说主要集中在两点上:第一,大力发展制造业。此前,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曾声称,为了在经济方面与中国竞争,印度应该把重点放在制造业上,因为“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在经济战线上对抗中国”。不过,对于苏杰生的言论,美媒率先泼了一盆冷水,美媒认为,如果印度想成为亚洲最大的制造商,首先需要打败越南。因为印度对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征收10%的进口关税,高于越南5%左右的水平。此外,印度基础设施仍然缺乏,这导致印度商品的运输时间漫长,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另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今生产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印度的重商主义政策能否促使整个产业链转移到本土,这也是印方面临的难题。早前,印度政府就曾利用所谓质量控制令,强制性要求某些产品类别必须遵守印度标准,变相禁止外国产品进口。印度此种做法引发诸多问题和企业不满。所以,如何在保护和竞争之间做好平衡,印度需要考量。对于莫迪政府来说,必须明白的是,发展制造业需要劳动力、基础设施、政策等多个因素发力,不是简单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产业政策就能够短期实现的。
其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想要跟有着“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在基础建设领域一争高下,虽然这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像是一个笑话,但莫迪政府却已经开始计划砸5340亿美元大搞基建。有媒体消息就指出,莫迪政府将在未来两年内,启动一个总值约5340亿美元的庞大基建计划,这一数字与过去11年的基建总和持平。外媒还预计“到2030年,印政府的这笔大支出,能把印度的经济增长推高到9%”。虽然莫迪政府雄心勃勃,但现实却也是困难重重。比如,印度国内依旧面临着高昂物流成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另外,道路破旧、停电、缺水等基础设施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巨大,而且周期长,但效果产出又很慢,外国投资者显然对此没什么兴趣,印度国内私人投资者也一直持谨慎态度。因此,该基建计划想要按时完成,依照“印度速度”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