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啤酒,背后也是文化的较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国,几乎喝掉了全球1/5的啤酒,也正因为如此,以百威、喜力、嘉士伯等为代表的国际啤酒巨头才纷纷扎根中国。
他们肯定是来赚钱的,但同时他们也把本国文化输入到了中国,交流文化本来是好的,但就像贸易一样,如果一直处于逆差就会失衡。
中国啤酒就一直处于文化逆差的状态,我们几乎只能接受,却无力输出。
某国内啤酒大集团的高层就曾这样评价中国啤酒走出去的难度:
“想要国际化,需要一段比较长的过程,因为啤酒的文化属性原因,西方更具有话语权。”
说得很中肯,但隐约透出一丝妄自菲薄的感觉,西方人都能用好我们发明的火药,难道我们就无法驾驭从西方舶来的啤酒?
2019年,中国Q品牌在西非国家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举办了3天的啤酒节,吸引了当地4万人参加。
蒙罗维亚整个城市的人口也就100万多点,4%的人口都参加了一个集会,这要是放在上海,相当于100万人的规模,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啤酒节过后,Q品牌啤酒就顺利融入了当地市场。
到现在,利比里亚已经成为该品牌在非洲最大的市场,数据显示,在利比里亚的所有进口啤酒中,Q品牌市场份额高居榜首。
2021年,德国纽伦堡两年一度的“欧洲啤酒之星”评选活动隆重举行,来自全世界44个国家的近2400个啤酒单品参加了角逐。
该评选活动比的是啤酒酿造工艺上的独特创新,采取盲选的形式,最终有5款中国啤酒获得了金奖。
赛事主办方颁奖时竖起了大拇指:
“金奖由中国获得,你可以看到在中国,如今他们已经能酿造出非常好的无酒精啤酒。”
这意味着,中国啤酒的酿造工艺和技术已经可以与欧洲的发明者们相媲美。
而他口中的“无酒精啤酒”,就是前面拿下了利比里亚市场的Q品牌打造的。
相信大家也猜到了,Q品牌就是青岛啤酒。
据统计,青岛啤酒2023年海外卖了约1亿升啤酒,如果平均按一瓶500ml计算,就是大约2亿瓶。
当然,这个算法或许有些粗暴,但并不影响青岛啤酒“中国啤酒脊梁”的地位。
灰鸽简单查了一下几家国内头部啤酒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有点扎心:
2023年,燕京啤酒,海外营收0。
2023年,重庆啤酒,海外营收0。
2023年,珠江啤酒,海外营收0。
准确地说,在他们的年报里,“海外”二字都没有出现。
当然,在中国啤酒国际化的道路上,青岛啤酒也不是独自在战斗,2023年中国啤酒出口量超过6亿升,还有不少无名英雄。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青岛啤酒挑起了大梁。
官方资料显示,青岛啤酒已经摆上了海外120个国家的超市货架,就连只有1万多人口的太平洋岛国帕劳也有青岛啤酒销售。
如开头所说,一瓶啤酒传递的不止是啤酒本身,更是中国元素和文化,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认可中国。
有数据显示,美国某机构评选的美国民众最熟知的中国品牌里,青岛啤酒排在第四,还有美国青年甚至把“青岛纯生”纹到了自己身上。
NBA球星巴蒂尔到中国时也对着镜头表示,认识中国,就是从青岛啤酒开始的。
在法国的海港码头,中国船只如果靠岸困难,只要给当地人送上一箱青岛啤酒,那就是好朋友,事情办起来也要容易多了。
在土耳其,有一家两口把喝完的青岛啤酒后剩下的易拉罐都存了起来,然后摆成了金字塔,拍照发给青岛啤酒厂,希望能送他们两件印有青岛啤酒图案的文化衫。
还有网友曾在意大利遇到一对罗马尼亚的夫妻,攀谈中得知是来自中国青岛时,对方脱口而出“青岛啤酒”,脸上的那种喜悦不亚于中国人的“他乡遇故知”。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东方文化并非没有魅力,很多时候,或许只是我们缺了点勇气和毅力。
青岛啤酒虽源自德国人之手,但自从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就已经被深深打上了中国的印记,尤其是新中国以后,每一步都是中国人自己走出来的。
2亿瓶啤酒很少,但来日方长,只要每代人都努力一点,长风破浪会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