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陈白/文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提升民营经济活力的提案。提案中刘永好建议“要充分重视政策出台前的预沟通,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周源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他希望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立法进程,确保各项政策方向一致、共同发力。
“50后”的刘永好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80后”的周源则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家,他们在岁数上相差了一代人,创立的企业不在同一领域,所从事的业态也完全不一样,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企业家。
跟往年一样,在全国两会上,企业家们有许多话想说。我们汇总了近百位企业家的议案、提案,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我们注意到,不少民营企业家和刘永好、周源一样,期望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并且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这些沉甸甸的建言和期望的背后,是企业家精神的潮声奔涌。
2016年,企业家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企业家精神再次被提及,报告中这样表述:“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所有来自企业界的提案、议案,或许正可以看作企业家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一票。
他们关心行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也聚焦于全球竞争中的产业前沿,他们为自己发声、为企业界发声,也为民生问题表达自己的主张。这些声音让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保持一份乐观——企业家们步履不停,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这些声音值得我们倾听。弘扬优秀的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敢干敢闯敢投,让那些奇思妙想变成驱动商业前行的力量,首先意味着,一个社会应该有足够的宽容和耐心,倾听来自那些创新者和实践者的声音,要知道,每一次发声都是在推进沟通,这其实也是产业与政策互动的“双向奔赴”。
这些声音值得被认真对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做决策”。长期耕耘在商业一线的企业家,毫无疑问是真正能够听见炮火的那批人。他们对中国经济往往有着更贴近实际的洞察,他们更早地看到机会,也更快地感知风险。当我们谈论中国经济机遇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能否凭借他们的勇气、智慧和创造力将某种可能变成现实。中国经济的复苏将会划出怎样一道曲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行动。
正因如此,经济学家熊彼特相信,企业家才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我们对民营企业寄予厚望,但是也必须看到,民营企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确实容易遭遇一些挫折和挑战。不过应该承认,很多时候,这种挑战往往并不首先源自业务层面的压力,而是在预期和表达层面。
刘永好在接受采访时就介绍,目前企业预期分歧较大,部分民营企业观望、收缩、“躺平”的情绪有所蔓延。他指出,当前网络自媒体发达,一些“带节奏”“博流量”的网络行为很容易给企业造成不实舆情冲击,并对相关企业带来不良影响。这种压力,甚至导致很多知名的头部企业家怕说话,更怕说错话。
良好的舆论环境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刘永好认为,需要日常建立帮助企业应对舆情的帮扶机制,让企业安心经营、专心发展。他建议帮助头部企业度过难关,这对于拉动就业、带动产业链、促进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在全国两会上的声音是企业家公共表达的一部分。我们乐见企业家们更多这样的表达,也乐见他们的声音被更多地倾听,被认真对待。对于仍在为信心和预期而战的中国经济来说,我们比过去更希望知晓,什么才是民营企业家们心中所盼所想,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就此而论,舆论场激浊扬清也是对企业家们最好的信心加持。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陈白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商业评论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