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近日,北京的王先生在银行里有一笔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刚刚到期,在对比了市场上的理财途径后,他选择把钱存进一款分红型增额寿险中。
“我喜欢保本保息的低风险理财,但是近些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一直在走低,我担心下一个五年后连2%的利率都没有了。而分红险的收益拉长看很不错,所以我不想再费心,直接把钱放进保险了。”王先生向界面新闻表示。
随着2023年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再一次下调,市场上3年期和5年期的定存利率已跌至2%附近,1年期定存则徘徊在1.5%左右。
存款利率的下降引发不少人的利率焦虑,为资金寻求更好保值增值途径成为“王先生”们的理财关键词,有着2.5%-3%利率的储蓄险产品成为不少人“挪储”的目的地。
与存款相比,以分红险、增额终身寿险、万能险三种产品形态为主打的储蓄险在收益上究竟表现如何?它们是否是低风险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部分万能险结算利率达4%,未来仍有调低压力
自去年7月底储蓄险预定利率换档后,目前年金险产品预定利率为3%,分红险最低保证利率不超过2.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不能高于2%。
不过,界面新闻在走访中发现,除了年金险的收益固定之外,多数分红险和万能险向客户演示的收益都在3%以上。
明亚保险经纪人Polly向界面新闻介绍,因为分红险除了2.5%的保底利率外,还有一部分浮动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和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息息相关,一些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强会带动分红险的整体收益达到4%。
以一款热卖的合资险企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为例,年缴10万元,缴费期5年。在5年时实现回本,单利为0.1%,在15年时单利为3.92%,内部收益率(IRR)为3.21%,高于增额终身寿3%的预定利率。
1月正值保险“开门红”,不少银行也在销售短交快返的理财险。
界面新闻实地走访北京市几家银行发现,在银行理财经理推荐的产品中,趸交5年期的分红型和万能险成为主流,并且中小型险企演示的预期收益高于大型险企。其中,分红型保险保底利率在2%-2.5%之间,预期收益率在3.5%-4%;万能险的保底利率2%,结算利率在3.6%-3.8%,亦有少量产品的结算利率在4%左右的水平。
但是在分红险的保单中一定会看到“保单的红利水平是不保证的,在某些年度红利可能为零”等提示。
2023年,60家保险公司首次公布了近2000款分红产品的分红实现率,70%左右的产品可实现100%以上的分红实现率。但由于历史原因、计算方式调整等差异,部分头部险企如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出现了分红实现率在80%或以下。
万能险也面临结算利率进一步调低的压力。界面新闻从业内获悉,多家人身险公司得到窗口指导,要求自2024年1月起,各险企万能险结算利率不得超过4%;6月开始不得超过3.8%。
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指出,随着市场利率下行和保险公司投资压力增大,未来万能险结算利率仍有一定的调降空间,不仅结算利率下降,保底利率也会进一步下降。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保险资金的年化财务收益率为2.92%,年化综合收益率为3.28%;人身险公司年化财务收益率2.93%,年化综合收益率3.32%。
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葛玉翔认为,此次国有大行降息对压降2024年负债成本的作用很明显,也打开了明年年初LPR下调的空间。若后续LPR持续调降,或将打开2024年一年期以上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储蓄险需5年+才能回本,提前支取有亏损风险
尽管寿险产品利率轮番下降,但与其他理财方式相比仍具有吸引力。
国联证券分析师曾广荣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保险产品的收益率优于银行定期存款。增额终身寿险等保险产品凭借其保本保息且收益率相对较高等优势,有望受到更多客户青睐。
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认为,银行降息背景下预计居民对收益更确定的保险储蓄需求较为旺盛。葛玉翔亦认为,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保本优势依旧突出。在定期存款利率调整后,对年金、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业务提振力度较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储蓄险都存在早期收益较低,需要封闭5年甚至更久才能回本。
根据理财经理提供的储蓄险利益演示,如果在犹豫期内退保,可以拿回所有已交金额;如果过了犹豫期后选择退保,增额终身寿险首年能拿回的钱仅为已交保费的54%,6年期分红型两全险略高,首年退保可以拿回已交保费的79%。6年期分红型两全险的现金价值可以在第四年和本金持平,增额终身寿险则是在第五年追平本金。
北京联合大学保险系讲师杨泽云向界面新闻表示,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一种稳健的长期型产品,一般所说的复利并不会在短期内实现。当将时间拉长至十几年甚至更久,后期收益相对可观。
杨泽云也提醒消费者,因为保险销售后需要向渠道和人员支付一定的费用,扣除这些费用后,保险前期退保所能获得的退保费是少于本金的。如果消费者在前期选择退保,本金会有40%甚至更多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