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
电动知家消息,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科研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氟聚醚基聚合物电解质,实现了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的双重突破。该技术使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惊人的604 Wh/kg(1027 Wh/l),并展现出优异的安全特性,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而锂金属电池被视为未来储能领域的“圣杯”。然而,其商业化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一是锂金属负极在循环过程中容易产生枝晶,引发安全隐患;二是高容量的富锰基层状氧化物(LRMO)正极在循环时会发生氧流失和界面副反应,导致电池性能迅速衰减。尽管固态电解质被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理想方案,但现有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往往存在离子电导率低、界面稳定性差等问题,尤其难以适配高电压、高容量的正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