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问界M7直逼榜首,轮到智能电车狂欢了么?

线外邦10594人阅读

作者 | 极速涡牛

问界M7参数图片)火了!自去年9月上市以来,其累计交付已超过10万辆,今年1月更是拿下新能源SUV销量第一,当月销量暴涨至3万辆。在它的带领下,问界已连续两个月力压理想,成为新势力的榜一大哥。



问界M7的走红,华为ADS2.0无疑是最大的助推器,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刚开始交付的问界M9,上市62天5万个“大定”毫不掩饰的炫耀着。



有问界打样,华为的“朋友圈”急速膨胀,传统车企中除了比亚迪、吉利、上汽不愿交出“灵魂”,其它几大集团车企全上了华为这艘大船,每一家都想抢占智能电车这条赛道。

“下半场竞争智能”的预言,似乎正在变为现实。

国内智能电车急速升温,西半球的苹果却宣布停止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造车计划,为L4投入的数十亿美金直接打了水漂。强如苹果这样的巨无霸选择退出AI电车赛道,或许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过热”的智能汽车

苹果之所以停止造车,对外宣称“聚焦AI赛道”,内在主因其实是自动驾驶研发迟迟不能取得突破,迫使整车发布节点不得不从原计划的2026年延迟到2028年,且同时将自动驾驶技术从L4级降到L2+级。



苹果之劫,奥迪也经历过,早在2017年,奥迪第四代A8L推出的时候,就支持L3级自动驾驶,但该功能直到2020年都没能开放,因为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对L3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在法律层面予以确认,奥迪不得已放弃这一技术,转向更现实的L2+和遥遥无期的L4的研发。

L2+是智能汽车拿到的最佳入场券,不只因为L2+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最重要的是,L2+的责任主体是驾驶员,成功规避了车企的法律风险。这方面,特斯拉最有发言权,因自动驾驶引发的事故,在美国本土面临多部门调查,到现在都没有结束,而在国内,特斯拉也经常因自动驾驶事故与用户撕逼。



从外围看,L3是今年的大热门,奔驰、宝马、比亚迪、智己以及华为系等都拿到了L3测试牌照,开放自动驾驶的城市也在不断新增,但测试与产业化之间还隔着技术、基建、法律三重障碍,L3普及属于社会工程,值得期待但过程稍显漫长。再则,L3也只是过渡产物,自动驾驶的尽头是L4及以上级别的全自动驾驶,且不说技术能否实现,至少可以确定实现L4是一个更烧钱且更漫长的周期。最敏感的资本市场已有反应,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自动驾驶项目融资总额为68亿元,2021年这个数字为575 亿元。热钱都流向了哪里呢?就是苹果所说的AI赛道,OpenAI“吸金兽”Sora宣布计划融资7万亿美元,震惊全球。

自动驾驶在资本市场急速降温,但国内车企追逐智能汽车的狂热却与日俱增。究其原因很简单,在新势力1.0版和华为2.0版的培训下,智能尤其是高阶智驾已成为电动车的“点金石”,问界便是最成功的样本。而比亚迪王传福就贡献了一个名场面,一年前,他炮轰无人驾驶“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是皇帝的新衣”,一年后,他“叛变”了,宣布投入1000亿砸在以智能驾驶为重的智能研发上。智能汽车如今卷到什么程度?城市领航还在公测,还有半年、一年才能落地,或者仅落地几个城市,车企都会迫不及待地提前抢流量。像余承东这种引流高手,操作更离谱,宁愿“被罚”禁用也要替华为智驾刷一波流量。

“早产”的智能汽车

“过热”也带来了一个新现象,那就是智能汽车的迭代速度如今堪比手机。

过去,传统燃油车基本都是3年中期改款,5-7年换代,这一代产品上市之后,才启动下一代车型的研发,整个新车开发周期大多在48-60个月。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渗透,整个汽车行业的节奏都开始加快。去年,大众决定将原有的54个月新车开发周期压缩到36个月,以跟上中国竞争对手的步伐。以此为标准,大众2022年12月完成第一张草图的ID.2,就是计划在2025年上市,周期恰好36个月。只是,大众没想到,有中国对手已经再次提速了。



“很多车型从立项到上市只有18个月,甚至非常激进的厂商14个月、12个月就完成了新车的上市,这是现在行业里确定发生的事。”百度智能驾驶总经理苏坦对车圈的严重内卷深感意外。

12个月,就是一款手机的上新节奏。但手机跟车比起来,无论零部件数量还是复杂程度,显然都不在一个层级,何况汽车事关生命安全。

一辆车的完整开发周期,包含架构阶段、战略开发、概念开发、设计开发、生产导入到上市准备等多个环节。其中,设计开发阶段无疑是核心环节,从产品图纸的设计到产品制造的实现,耗时一般在18个月到22个月。在此阶段,样车试制、室内试验和路试等环节又是重中之重,不是想省就能省的,比如三高(高温高湿高寒)耐久、24向耐久、恶劣路段综合耐久、碰撞试验等等。



电动车即便没有了发动机、变速箱这样的传统核心部件,但要想把一辆新车的开发周期压缩到十几个月,跟变魔术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至于车企是如何做到的,除了强行压缩各个阶段的固有周期,用电脑仿真试验替代部分真车实测、在生产导入还没开始就提前开始预售等,都不算啥秘密。速度是快了,只是隔一段时间就会上热搜头条。类似某“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试驾时空气悬架断裂、某高端电动车测试自动泊车时坠楼之类的新闻,在以前是不大可能出现的。

最后说说

自动驾驶步子迈的过大,加上越来越“早产”,智能汽车在狂欢之前,要解决的问题其实还不少。比如,智能汽车的OTA也是一把双刃剑,这种类似于Windows系统打补丁的做法,有时也让人不那么踏实——谁知道这些补丁是不是都那么友好,此前小鹏、埃安等借OTA锁电造成续航缩水,推及驾驶安全层面,谁又知道厂家事先有没有通过大量的实车试验来完成验证。

君不见,不少智能汽车连AEB这样的出厂基础功能都被曝出时灵时不灵,何况后期OTA推送的新功能呢?

如今,有的新车在一年时间里,给用户推送的OTA升级次数,多达两位数。这的确体现了智能汽车迭代快捷的优势,但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在替厂家完成某些新功能的广泛路试和数据收集。

版权声明:图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西亚卡姆:球队的篮板是个大问题 我们必须团结起来解决它

直播吧 浏览 11925

绝境看梅西!8天两进决赛创多项纪录,冲击前无古人第45冠

ALL体育 浏览 12873

菲总统称中菲关系"走错方向" 外交部回应

澎湃新闻 浏览 71783

回家了!吴昌泽现身辽宁主场训练,采访时谈总冠军戒指+今晚比赛

篮球资讯达人 浏览 11880

傅园慧再回应包车被勒索:还是很喜欢东北 下次还来

极目新闻 浏览 75788

美国要向乌克兰援助巡逻艇,俄媒:美军不想要的

环球军事时报 浏览 23938

《甄嬛传》女星扯下明星遮羞布!曝男女明星拍戏前基本都去医美

文艺圈娱乐号 浏览 11384

张本才腐败时间长达十余年 其个人画作曾拍出40万高价

上游新闻 浏览 71471

微软公布必应聊天语言模型更新频率:每年大约3次

IT之家 浏览 16297

莫迪又在印度大选大获全胜,但新问题来了

浏览 9478

与英国意大利签署协议 日本拉北约两国造隐形战机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1538

氛围感帅哥,都梳起了小辫儿?

YOKA网 浏览 11297

特斯拉又双叒叕降价了! 美国Model S降幅超5%

智通财经网 浏览 17422

讴歌全新轿车专利商标注册!外观酷似TLX/明年发布

网上车市 浏览 18755

扎克伯格和华裔妻带仨闺女过节 玩魔法学院风好嗨

译言 浏览 11935

史上最强性能,Abarth首款纯电车型谍照曝光

天天汽车 浏览 10804

这是36岁的宋茜,你敢信?

伊周潮流 浏览 14136

高合汽车被曝停工停产6个月,比亚迪新车杀入7万区间|一财汽车日评

第一财经资讯 浏览 10882

芬兰在芬俄边境开建200公里防护栏:3米高 配夜视仪

澎湃新闻 浏览 17523

我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今年她再次参加两会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7665

售7.48万元起,东风纳米01正式上市

天天汽车 浏览 10960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ICP备200179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