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 隋坤编辑 胡杰校对 张彦君
一场关于青训的合约纠纷,让“嗨球少年”走上风口浪尖。
今年12岁的张卓毅,是一名签约青训球员,2024年4月27日,其家长与嗨球青训(以下简称嗨球)签订《青少年球员培训协议》,其中约定,嗨球免费培养,张卓毅要在嗨球踢到18岁。自今年初以来,张卓毅家长与嗨球多次协商解约未果。此后,张母在网络上“控诉”嗨球索要“18万元天价违约金”。之后,嗨球提起民事诉讼索赔266万余元。
从18万到266万,这场发生在青训机构与家长之间的争议,引发广泛讨论。
支持俱乐部的一方认为,球员免费接受嗨球培养后,想另投其他俱乐部而擅自毁约,“没有契约精神,损害中国青训利益。”支持球员张卓毅的一方则表示,“签的是合同,也不是卖身契,天价解约金法律也不支持。”
山东省律师协会文化传媒与体育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成焘表示,无论法院最终如何判决,本案都可能成为中国足球青训合约纠纷的一个标志性案例。这场纠纷,实际上触及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平衡青训机构利益与球员发展权益。
“在中国足球现状的背景下,足球争议解决规则需要不断完善,在尽可能平衡青训机构和青训球员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临时机制等相关措施,保护孩子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仍可保持训练、比赛不受影响,将成为该案背后的核心焦点。”成焘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