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自商鞅变法,一直是以法家思想为立国原则的法治政治,法家思想是以君权为基础,和现代以人权为基础的法治,有很大的不同。
它认为:a.爱心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人民是因惧怕威权而服从法令的严刑重赏。b.任用威势来行法用术:任势才能治国,威势须由君主掌握。
因此秦始皇才废封建行郡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绝对独裁,事无大小,全凭一人决断。始皇以「法」做为控制臣民的手段,他施刑罚,订赋税征劳役,均以法为依归。
但他的法令越来越严,陈胜、吴广和同行的戍役因雨耽误报到期限,在进是死、逃也是死的情况下,他们选择揭竿而起这条路,主要的一点,法治本是好的,但一旦政府官员腐败,在位者暴虐无道,法律反而成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残酷工具,最后形成暴政,官逼民反的局面。
另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各国的思想及政策也不尽相同,秦朝统一天下,推行法家的思想政策,并不实际的了解各国的情况,因应改革,这就是他失策的地方,人民越不满,他愈用强力推行,而不满的声浪及反抗的情绪就愈大,形成恶性循环。
他的统御方式,除了当年秦国人民没人体验过,人对新政府的效忠心理还未养成,再加上那些严刑峻罚的恐怖统治,使得人民怨声载道,到处是流民和叛兵,灭秦之志广遍民心。
压死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后继无人:
秦始皇死在最后一次巡幸途中,赵高、李斯、胡亥窜改遗诏,一份命扶苏自杀,一份命胡亥继任帝位,上任后,诛灭遗臣和宗室,换为自己的亲信,这必然造成混乱,此时赵高专肆,他把李斯害死,可以说秦国最后抵抗的能力也消失了。在二世当政时,民变四起,但二世与赵高都不以为意,不仅没有缓和始皇帝的政策,反而变本加厉,所以一个帝国的舵手非常重要,上位者的腐败,再强大国家也会沉沦。
结论亡秦的不是六国遗民,而是秦国人民,不是秦国奸臣,而是秦朝的本质和皇帝的本身,从前是秦国蚕食六国,现在则是天下人民共图推翻秦王朝政权。从前秦国君臣上下有团结的精神来发动统一战争,现在则是政权中央混乱,众叛亲离,以至于走向灭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