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编者按:不久前举行的七国集团(G7)财长会议发出消息,要组建一个“稀土联盟”。该举措的目的,是试图构建一条“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G7“稀土联盟”计划是否有可行性?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
周城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王 朔: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刘 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研究员
技术焦虑与政治傲慢的混合体
周城雄
七国集团(G7)财长会议日前在华盛顿闭幕,其被媒体称为打造“稀土联盟”的行动,表面上是西方国家对资源安全的焦虑,实则暴露了在技术、市场和政治层面的深层矛盾。从技术可行性、全球南方国家态度到市场补贴成本分摊,G7的“稀土联盟”计划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而非具备实际操作性的战略。
中国取得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本质上是技术积累的产物。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60%,但更关键的是在稀土加工产能方面的绝对优势。在提炼技术方面,全球58%的稀土专利掌握在中国手中,中国企业的稀土提炼成本仅为美国的1/4,同时能稳定保持99.99%以上的纯度,而美国MP Materials公司耗时7年仍无法量产高纯稀土,其非洲精炼厂因技术问题多次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