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昌/文 王传福哭了。
8月9日晚,在比亚迪于深圳举办的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登上舞台。当谈起比亚迪做新能源汽车20年的艰辛历程,当谈到中国汽车已经站起来并成为全球汽车版图的重要一极,王传福几度哽咽。
现场观众对王传福的动容,报以热烈的掌声。作为一位工程师、一家大型民营车企的掌门人,王传福过去在公众面前展示的是理性、严谨乃至偏执的形象,鲜有哽咽落泪如此感性的一面。
从现场来看,王传福的哭泣,源自忆往昔之不易的感动,亦来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扬眉吐气的喜极而泣。
为比亚迪自己
比亚迪从造电池出身,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的那一天起,就从未摆脱过外界的质疑。造电池的怎么能造好汽车?进入汽车行业后,当别人都在燃油车市场杀伐,比亚迪却一直咬牙发展新能源汽车,连年投入巨资研发,又引来“盲目烧钱”的评价。就在四年前的2019年,比亚迪依然是徘徊在主流车企之外的一家企业,且面临着投入巨大但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
“曾经,我们也怕等不到‘春天’”,王传福的话语间饱含深情。
如今,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N7下线,比亚迪自此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第一。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2000万辆,比亚迪一家独占四分之一。从进度上看,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从0到100万辆花了13年,从100万辆200万辆用了3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只用了半年,而从300万辆再到500万辆,用了不到9个月。
现在的比亚迪,以月销25万辆以上的碾压气势,充当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巨无霸的角色。在2022年,比亚迪实现利润突破百亿,已不再是那个只投入而不挣钱的企业。比亚迪造车的20年,从这个角度看无异于一场壮举,这是比亚迪奉行“长期主义”理念带来的巨大收获。
用王传福的话讲,比亚迪用20年的时间,做一道证明题,证明新能源可以,比亚迪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造车的背后,是比亚迪连年投入巨资研发,是认定新能源汽车这条路之后的长期坚持。截至目前,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超9万研发人员,研发总投入超千亿,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
技术方面,比亚迪已推出刀片电池、DM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筑起技术护城河,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变革。
产业链方面,比亚迪构筑起从电池到整车,从矿山到材料,从国内到国外的产业链,改写了原来燃油车原有的产业链体系,其链条完整度和垂直整合度亦备受行业推崇。
为中国汽车
王传福没有只讲比亚迪自己,还在讲整个中国汽车产业。他提到,在过去遭受质疑并不是比亚迪一家,而是所有自主品牌同行,大家都面临着不被认可的困境:技术不被认可、产品不被认可、服务不被认可。
这一切均因新能源汽车而改变。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2.4%,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其中最大的变量正是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中国汽车因为新能源而有了站到世界舞台的资格,也正在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的革新。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有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中国已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再被“卡脖子”,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强国。
王传福表示,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并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60%,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中国有创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基础和实力,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比亚迪为这场发布会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发布会场外,十几辆中国品牌的代表车型被摆放在一起,包括蔚来ES8、长城哈弗枭龙MAX、奇瑞捷途大圣i-DM,一汽红旗E-HS9、吉利极氪X、小鹏G6、理想L9、广汽昊铂GT、长安深蓝SL03、东风岚图追光、上汽飞凡F7、比亚迪海豹DM-i以及比亚迪汉。
在车型阵列背后的幕布上,打着醒目的标语:在一起 才是中国汽车。
比亚迪的用意十分明显,即郑重宣告:中国汽车只有携手同行,才能奔向星辰大海。如王传福所提到的,中国汽车有着共同的过去,也将面向共同的未来。“14亿中国人在情感上需要自己的世界级汽车品牌”。
在这场充满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发布会结束后,比亚迪在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段致敬中国汽车的VCR。上述被提及的汽车品牌,如一汽红旗、岚图汽车、深蓝汽车、奇瑞汽车、广汽昊铂、广汽埃安、蔚来、理想、小鹏等,均向比亚迪达成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表达祝福,并表示愿意携手共进。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为这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开创者鼓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称比亚迪“是带头大哥风范”。
要呼吁,更要行动
比亚迪呼吁“在一起”,在行业中迎来了很多的赞美。主流的观点认为,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老大,展现了“格局”。
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情是,并非所有被比亚迪提及的品牌都愿意配合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被比亚迪在微博上点名,但并未作回复。近期,因“高压油箱事件”,长城与比亚迪之间爆发了争锋相对的剧烈纠纷,而吉利方面也就此事表达过“合规”的重要性。
是是非非,一时间难有定论。但中国汽车并非如众企业在微博上互动那般和气,却是不争的事实。从几年前的“黑水军”事件,到现在的揭发举报,包括无底线的价格战,中国车企间的竞争充满火药味。唇枪舌剑的场景常见,团结一致的实质性举动甚少。
中国汽车品牌众多,每家企业都想要从市场中分一杯羹,竞争激烈是常态。而比亚迪以自己的案例,证明了一条可行的模式,即靠长期的研发投入,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提供完善充足的服务,同时在科技生态以及全球布局方面做前瞻布局。
在出口方面,比亚迪已经走向海外60多个国家。近两年,中国汽车出口十分强劲,新能源汽车在其中承担着先锋队的角色。对于所有有志于出海的车企而言,登上世界级舞台才能赢得最终成功,这是衡量中国汽车成功的另一重指标。
比亚迪提出,中国汽车必将诞生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这是对中国汽车未来的肯定与信心,也是向同行发出要携手同行的另一重意义,即相互之间要矛头向外,而不是向内。
比亚迪希望与其他企业并肩同行,毕竟自己一家独大也并非好事。但不是所有车企都能成为比亚迪。比亚迪此次强烈地呼吁“在一起”,折射的恰恰是自主车企相互之间不和的事实。
商场如战场,完全和气并不现实,但激烈内卷甚至互相撕咬,则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中国汽车发展数十年,取得今天的结果来之不易。王传福的眼泪,不止为比亚迪而流,也为中国汽车而流。谁也不愿意看到,将来还有更多的人继续流泪。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高飞昌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汽车与出行新闻中心主编
长期关注汽车与出行发展动态,包括行业政策、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出行与科技、资本市场、汽车后市场。对于相关企业战略变化和上市新品有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