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1月2日电(记者何磊静、毛俊)曾被视为“草根”象征的中国电动三轮车,正以轻巧实用、性价比高的独特魅力驶向全球,成为欧美庭院、东南亚市集和南美庄园小道上的“新风景”。这股风潮背后,是江苏徐州丰县从贫困县成为全球最大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的故事。
![]()
10月16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电动车生产企业内准备发货的电动三轮车。新华社记者 毛俊 摄
上世纪80年代,丰县还以果树种植为主。为减轻搬运负担,脚踏三轮车走进农户家,催生了本地作坊式三轮车制造。谁曾想,这个“土里土气”的行当,日后竟成为小城撬动全球市场的支点。
2000年左右,两轮电动车悄然兴起。丰县农民康云清灵光一闪:“自行车能电动,三轮车为啥不行?”他凑齐部件,改装出全县第一辆电动三轮车,并于2002年创办企业,拉开了产业序幕。随后几年,一批丰县企业押注此赛道。至2010年,丰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之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