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出行平台纷纷下调最高抽成上限:由29%降至27%,引起广泛热议。
事实上,早在2024年滴滴的平均抽成已降至14%。这与滴滴探索出的保障体系紧密相关,此次滴滴除主动调低上限以外,还提出了降低高佣金订单比例和建立纠错机制“返佣宝”,多扣即返。
困扰网约车司机的抽成问题不止发生在中国。Uber的平均抽成在30%左右,是滴滴的两倍多,司机还需自行承担较高的税费等成本。今年7月,南非的Uber司机就曾对平台抽取过高的佣金表达不满;去年情人节,美国司机也向Uber表达过降拥诉求,提出“不改,就分手”的slogan。
平台佣金成为全球网约车领域的高敏感话题,核心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平台运作机制看似简单,只需将司乘配对即可,但实则复杂且不易被理解,区域内的司机状态,乘客所处位置,区域内整体供需情况等等因素,都会对配对造成直接影响。
其次是,佣金直接关系着乘客支出以及司机收入,平台作为居间的分配者,天然会被归类于“黑心商家”。
但实际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