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00亿美元天价索赔,只是中企在非挑战的冰山一角)
以下文章来源于底线思维 ,作者唐晓阳
观察者网时评专栏
近期,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赞比亚的运营项目因环境泄漏问题陷入争议。事件发生后,企业虽迅速响应并配合整改,中赞两国政府也通过对话积极协调,但随后却有当地农民团体提出数额高达80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要求,远超常规尺度,使得事件陡然复杂化。
这一极端案例,折射出中企在非洲运营所面临的普遍性挑战。为何当地政府与民间的反应会出现如此显著的温差?赞比亚乃至非洲整体的营商环境与政治社会情况如何?对于“中企在非洲易受欺负”的负面舆论,又该如何看待?近期中国对非出口的显著增长,其背后的真正驱动力是什么?
对此,观察者网特邀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唐晓阳,系统性剖析中企出海非洲的机遇与挑战。
【对话/观察者网 郑乐欢】
· 稳中存忧的赞比亚政局
观察者网:近期,中国有色矿业在赞比亚的运营项目因环境泄漏问题引发当地污染争议。事件发生后,中企迅速响应并配合整改,赞比亚政府与中国政府也通过对话积极协调后续工作。然而,近日有报道称,百余名当地农民集体提出高达800亿美元的赔偿要求,这一数额远超事件常规赔偿尺度。为何赞比亚政府与民间对此事的反应出现显著差异?
唐晓阳:这主要是因为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相对复杂,党派选举等因素为不同势力施加影响创造了条件。目前赞比亚距离